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文艺百家 | 陈金章:心中唯有山河美

广州市文联 南国文艺 2023-04-10

前段时间,由香港亚太第一卫视OneTV与杰出华人文化促进会联合、全球杰出华人协会、中国文献出版社、杰出华人杂志社联手共同主办的“2019全球杰出华人高峰会·论坛暨颁奖盛典活动”在香港嘉里酒店举行。当代书法大家沈鹏以及被誉为“岭南画派山水新高度”的陈金章获颁“终身成就奖”。今天,让我们走进陈金章的山水世界。


陈金章

     著名画家。1929 年出生,广东化州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系原副主任,岭南画派纪念馆副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9 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擅长中国山水画,代表作品有:《南方的森林》(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暮韵图》(收入《百年中国画集》),《长江的黎明》(获中南五省一等奖),《龙腾虎跃》《枣园春》(均获广东美术一等奖)。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1994 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多次在广东省内举办个人作品展。1987 年应邀赴加拿大讲学并举办个人作品展。1988 年随广东美术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并举办作品展。1989 年在中国台湾举办个人作品展。1991 年应邀随团访问新加坡并举办作品展。此外,先后有作品在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泰国、东欧诸国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展出。


01


童年是一张白纸。

民国十八年(1929年),农历正月十八日,陈金章先生出生于广东化州杨梅笔亨村。他祖上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笔亨村地处鉴江下游左岸的一处小平原,风光秀美,村边四周是田园,村前不远有座矮山冈,懂风水的人,说这山冈是笔亨村的笔架,笔亨村是个出文人墨客的地方。

很早,笔亨村陈家就是闻名遐迩的书香门第,邻近村人都称他们陈氏家族为“笔亨陈”,说到读书出人物,方圆十里八里,是无法与杨梅“笔亨陈”相比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从不足二百人口的笔亨村走出来的教授,就有七八位,包括陈金章先生的一位堂叔。

先生的童年是美好的,他是家中长子,也是长孙,祖母对他特别宠爱。小时候,祖母好几次对他提起祖父的事,祖父英年早逝,二十多岁时就不在了。他听祖母说,祖父在县城里是个小官,爱写字,爱托把二胡拉曲子,爱在小石头上刻字。祖父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祖母当然不懂,在小石头上刻字,就是刻印章,也叫篆刻。

先生是在书香门第长大的。他父亲陈琼珊,也是个爱弄笔墨的文人,早期在县立中学当职员,后因家中母亲年事已高,便回了杨梅笔亨村,继承祖业。

先生回忆说,他家有个藏书不少的书房,他经常进书房里,从书架上取下书籍,翻看书中插图,小时候他称插图叫“公仔”。

自小,他对线条笔墨就特别喜欢。先生说,三四岁时,他不像别的小孩那样安分,有次趁父母不在家,见父亲书桌上砚台有剩墨,便爬上去,拿起笔,蘸饱墨,举笔就在窗帘布上“画画”。母亲回来时,见好好的窗帘布都成了“墨布”,气不过把他痛打一顿。

先生在他童年这张“白纸”上,画下了他人生最难忘的第一张“画”。



潮  1980年

五六岁时,先生开始上私塾,教他的先生是个年近七旬的老秀才。老先生不单教他们《三字经》,还让他们背唐诗宋词。先生记忆力好,能一口气背下几十首唐诗,像《长恨歌》这样的长诗,也能倒背如流。

画画,始终是他的爱好。小时候的他,最喜欢家中书房里的一本藏书,就是《乾隆下江南》,他看不懂内容,但喜欢里面的“公仔”。开始他照着画,后来又用薄薄的毛边纸蒙着插图描绣像。

而他真正接触正统绘画教育,是中学时受到一位叫宋森的先生的启蒙。宋先生也是化州人,是他们班级的图画老师。宋先生是在省城读美专毕业的,受过系统的美术专业教育,因时局不稳,战乱,回到化州县立中学任教。

宋先生在授课时,发现学生陈金章颇有绘画天赋,对他青眼有加。课余时,另给这位他看好的学生加“小灶”,教他画静物,鼓励他课余时外出写生。有次,宋先生还给陈金章的绘画作业打了个满分。

县里举办国画比赛,宋先生对陈金章说:“你可以参加呀。”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情,陈金章找来一幅高奇峰的《三鼠图》临摹,并加上自己的一些东西,画好后送去参加比赛,结果获得一等奖。

那天上早课时,宋先生很高兴地向全班学生宣布陈金章获奖的消息,然后对着陈金章说:“你可以画画了。”对于陈金章来说,这是莫大的鼓励,他心想,自己终于能画画了。从此激发了他对画画更大的热情。

先生回忆说,如果当初没遇上宋森先生,很难说他会坚持走画画这条路,因为高中毕业后,父亲曾建议他考医或财会专业,他父亲的本意,是让他选择这两个专业,将来到社会上好找工作。在这点上,他确实违背了父亲的意愿。

先生还说,高中时,宋森先生对着全班同学讲过一番话:谁有志愿考美术生,最好是去报考高剑父先生的学校;还说,高剑父先生不仅是校长,还是个非常了不起的画家。


02


1947年夏,先生十七岁。这年他结束了高中学业,父亲要他继续读书,去广州报考医学或财会专业。

当时粤西没有车路通往广州,只能坐船走水道,少则三四天,多则四五天,从老家杨梅坐河船,至梅菉,再到电白水东港转乘“大眼鸡”(人货混载的木头船),北上江门,再从江门乘渡轮达广州。可见路程何等波折。

先生说,此行令他险些丧命,葬身大海。他们乘坐的“大眼鸡”,在海上遇上了台风,另一条同行的“大眼鸡”失踪了,他们十几位赴广州赶考的化州籍学生乘坐的“大眼鸡”虽历尽海上大风大浪,总算安全到达江门埠头。船夫告诉他们,小火轮拖着在海上航行的两条“大眼鸡”,遇上特大风浪,只好被迫砍掉一条“大眼鸡”的缆绳。他们这条“大眼鸡”留了下来,真是九死一生啊!

龙腾虎跃   2006年

在广州候考数日,一天,先生在客栈见到一份当日的报纸,一则二三百字的招生广告吸引了他,招生的正是高剑父任校长的“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他依照广告上的地址,寻到这所学校。父亲的嘱咐他忘得一干二净,于是他报了名。

先生说,他心情忐忑不安。笔试之前,要过口试关,考他的正是他心目中的偶像高剑父校长。

高校长问他:“你喜欢画画吗?画画很辛苦的,要吃得萝卜干才行呀!

他答:“我不怕吃萝卜干呀!我们家乡很多萝卜干,经常吃的。

高剑父校长笑了,对他说:“不怕吃萝卜干好呀!那你就考国画专科吧。

高先生的幽默,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通过笔试,他如愿以偿,成为高剑父先生的学生。

高剑父既是校长,又是他们国画专科的专职教授。学生们都喜欢他的课,既实用,又通俗易懂。有次,全班十二个学生对着一只白鹭标本作画,高先生来到他们的教室,看了一遍,就说:“你们画这个标本,画得很像呀,不过你们见过活的白鹭没有?”同学们都说见过。

高先生接着说:“你们不要光是画标本,还要考虑真的白鹭是怎么回事,真的白鹭在田间怎么找东西吃的,你们都要搞清楚,然后才画,画出来的白鹭才生动,这个标本是给你们参考的。”最后高先生还问:“自古以来,我很少见过中国画画死鸟的,你们见过吗?

在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的那些日子,师从高剑父先生,为陈金章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绘画基础。他很幸运,刚一起步,就遇到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

广州解放前夕,高剑父先生举家迁往澳门,孰料,高、陈二人从此再也无机会相见。


03


1948年至1949年间,黎雄才、关山月先后从大西北写生回来,其实他们是为避战乱到大西北去,度过了三年的流浪生涯,所幸的是,他们带回了大量的非常珍贵的大西北风情写生作品。

关山月、黎雄才二位,也是高剑父的学生。他们二位接到高剑父先生的书信,才从大西北回到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当时陈金章他们班的学业尚未结束,黎雄才、关山月便成为他们国画专科班的老师。

与关山月老师合影

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我跟随高剑父、关山月、黎雄才三位恩师多年,受他们影响很深,可以说从创作思想到为人处世都深受影响。关、黎非常强调做人的重要性,先做人,后做事,人品要好,才能画品好。”他还说:“回头看,三位老师留给我的不单是技法,而是教我怎么对着生活去画画,这个道理并不容易悟出来。好比许多人学郑板桥画竹子,但怎么都比不上他,就是郑板桥对竹子是有真情实感的,不只是画竹,更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境界。

与黎雄才老师合影

若干年后,陈金章毕业留校任教,当上了黎雄才教授的助手。关山月当时也想留他在身边,见黎雄才要留他才作出让步。在关、黎二位心目中,陈金章是最理想的接班人。

先生说,在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东省立艺专、广州市立艺专等合并改组为“华南文艺学院”不久,校址从广州迁往湖北武汉,更名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就读时,他没有继续读国画专业,而是转到绘画系深造,主攻素描和油画。他那幅获得“中南五省作品联展”一等奖的毕业作品《长江的黎明》,便是油画。

后来他从绘画系转到国画系,也是关、黎二位做他的思想工作,劝他回到国画系,专攻国画。中南美专国画系,是由关、黎二位组建的,关山月任系主任。

其间,武汉发生百年不遇洪灾,黎雄才要创作一幅反映武汉军民灾后重建家园的巨作长卷。每天一早,陈金章都带上干粮和画板,骑自行车陪黎雄才教授到长江堤岸的工地上写生。他见证了黎雄才创作的29米长卷《武汉防汛图》诞生的全过程。这幅国画巨作,甫一面世,好评如潮。评论家说,这幅国画巨作,堪称中国画划时代的经典之作。

任黎雄才助教期间,陈金章还辅助黎先生编写《黎雄才山水画谱》。学者迟轲教授认为,《黎雄才山水画谱》的出版,为研究中国绘画发展的学者们提供了范例。这部画谱里面所有的文字,都是由陈金章撰写的。


04


《千古江山图卷》是陈金章先生“花甲之变”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学生朱永成看完这幅画说,这是陈金章老师长卷中少有的上乘之作,无论是在意境还是笔墨、色调等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整个画面波澜起伏,韵味无穷。

千古江山图卷(局部) 1990年

有位画家看完《千古江山图卷》作评价:陈先生对画中空蒙的处理,是此卷技法最独到的地方,无论对晨雾、夜雾、深云、薄烟、山岚都恰当地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虚而不空,淡而不浮,墨中见笔,笔墨刚健中见自然的婀娜多姿。此幅作品预示着陈金章先生的山水画已迈向一个更高的境地。

金章先生说,《千古江山图卷》的创作初衷,源于唐代诗人李白《朝发白帝城》诗中的意境。他花了一个月时间,从武汉宜昌乘船,逆流而上,终点是重庆万县,全程600余公里。为了积累写生素材,陈金章历尽千辛万苦,寄宿两岸村民山居。回来后,半年余潜心创作,每天坚持画两三个小时。这幅长12米、宽76厘米的长卷完成后,他大病一场。关老看到这幅画后很激动,挥笔题写画名。黎老也很高兴,打电话表扬他:“陈金章,你以后这样画下去就可以了。”这是黎老对他的唯一一次表扬。

黎雄才先生还亲笔为《千古江山图卷》题款。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大师同在一学生画上留墨题字,恐怕是无二例的。

先生说,他很感恩关、黎二位老师,尤其是关老。1993年陈金章在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个人写生作品展。关老看完画展后很激动,当天晚上执笔撰写了《源与流——从陈金章山水写生展想起》一文,交《羊城晚报》发表。

关老在文章中写道:“生活是源,传统是流,这是中国画教学的基础。陈金章在教学中身体力行地抓住了这两个基础,做出了可喜的成绩。……我应该感谢陈金章在教学上取得的成果,使我有机会在他的果实里得到了分享。

另一幅代表作《报春图》作于2004年。当时广州市人民政府某部门请关山月先生创作一幅喻示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国画《春到岭南》,关老很忙,就把这个创作任务交给黎雄才先生。后来黎老找陈金章说:“我与关老都很忙,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但陈金章对主题把握不准,便请教黎老。黎老说:“我与关老未真正把山水红棉画好,画红棉多以花鸟画为主,希望你探索一下,以山水红棉表现方式来完成这幅画。

接任务后的一个多月里,恰逢木棉花开时节,陈金章先生把广州所有能看到的红棉树,都仔细观察一遍。他发现了红棉未为人知的特点,它不但矗立挺拔如英雄好汉,而且形象非常美,一枝枝树条和一簇簇红花相拥很是柔情,下弯的枝条和上升开放的花朵形成对比,体现了一种向上的精神。

珠江春晓 2003年

一稿《珠江春晓》完成后,很快在《南方日报》上发表。后来被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报春图》,是在一稿基础上修改完成的,此画堪称岭南画家画红棉的代表作。

南方的森林  2006年重画

《南方的森林》和《山楂红了》,是金章先生的得意之作,前者取材于海南岛原始森林,后者取材于太行山。《山楂红了》是金章先生七十八岁高龄时创作的一幅10米长的大画。

山楂红了 2006年 

先生说,当时中国美术馆收藏他的作品清单里本来有《山楂红了》和《南方的森林》,后来考虑《山楂红了》是北方题材,只好割爱,不收入其中。在那个年代,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广东画家的画并不多,只有关山月和黎雄才等几位名家的作品。


05


2009年7月29日,北京,中国美术馆1号圆厅,这座“中国美术最高殿堂”,为耄耋之年的著名山水画家、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陈金章先生敞开庄重高贵之门,陈金章个人画展。之前几十年间,广东仅有关山月、黎雄才等几位大家,在1号圆厅举办过个展。

“陈金章画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家委员会、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岭南画派纪念馆联合主办。当天的开幕式上,来了不少政界要人和著名画家、评论家,还有京城的几大媒体。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刘大为对“陈金章画展”作评价:当代岭南画派山水画家陈金章教授的绘画生涯已有60年,回首人生,纵然经历了不少风吹雨打,但是这位老艺术家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的情感依然真挚,对山水画创作始终充满激情。他一直坚守“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在那描绘宏伟壮丽的山河,以及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中,倾注了他最真挚的感情,表象细腻的笔墨之中蕴含着一种中国山水画审美的现代意识。

榕乡  1980年

著名理论家邵大箴先生说:“陈金章的创作丰富了岭南画派的表现语言,说他的艺术是岭南山水的新高度,恐怕并不过分。

2015年底,陈金章先生被授予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这一殊荣,是对金章先生从艺以来最高的评价。

提到家庭,金章先生如是说,我非常幸运,家中有个贤内助,女儿也很争气,她们都是人民教师,一家三口志同道合。爱人梁佩文曾是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汉语文学老师,才貌兼备。她也能画画,还能评画,对他的画也常常提出独到的见解。在生活上她是“厨师”,艺术上是他的“导师”,没她在身边,很多事情都乱套了。

暮韵图   1994年

先生笔下的大山大川,蕴含着他一生的情怀和大爱。正如邵大箴先生所言,(陈金章)这位艺术家用对祖国山河的一片真诚和厚重之情,用自己纯真的心灵和精湛的技巧,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本文刊于《广州文艺家》2017年第3期,总175期,有删减)


文丨张慧谋

编辑丨创研部 南南



南国文艺精彩回顾


    广州文艺百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